第51章 (2 / 2)
要看书1kanshu.net
上天已经承认了暴清吗!
顾炎武很想对天嘶吼,悠悠苍天何其不公。
可他理智上明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没有感情,万物都和祭祀用的草狗一样,天地不会特别对待任何人任何事,只是按照一定规律行事。
纵观历史改朝换代,屠城屠百姓称王称帝者不知多少。上天不会为这些事惩罚帝王和王朝,只有黎民百姓在哀嚎。
神灵和天地都不会庇佑百姓,能庇佑百姓的只有人自己。所以他不能倒下,不能隐居,他必须为黎民苍生留下些什么。
大明气数已尽,大清气数正是旺盛时。他无法逆天改命,只能孤身入局,影响这个残暴的王朝。
顾炎武自进京之后就看到了这件事。
地震之后,顾炎武完全失去了那仅剩不多的反清复明的希望。
他看着眼前被神灵钟爱的孩子。若他能成为皇帝,或许百姓会过得很好。
就算是昆山、就算是扬州、就算是嘉定,也一定会恢复繁华。
顾炎武突然想起,那些地方其实已经慢慢恢复繁华了。
许多人都已经忘记大明了。他们已经认可自己是大清的人了。
何其可悲,何其可悲。
遗民犹有一人存,遗民只有一人存啊。
顾炎武重新把胤礽抱到膝上,和胤礽说起自己的一些思想和见解。
被无视的康熙摸了摸鼻子,拖了把椅子坐在顾炎武身旁,让赵昌问店家拿来了笔墨纸砚,一边偷听一边做笔记。
顾炎武说的话很通俗直白,力图让孩子也能听懂。
胤礽不但能听懂,还能提问和说出自己的见解。
他们一老一小说了很久,说得口干舌燥,说到戏终人散,华灯初上。
顾炎武一生的心血不可能在几个时辰说完,但他只会与胤礽说这几个时辰。
这几个时辰,他为黎民苍生,暂时为太子师、为帝王师。
走出这扇门,他又是大明遗民顾炎武,是那个和清朝有血海深仇的孤独老头。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他大半辈子都在为了“保国”而奔走,现在他的所作所为,则是为了“保天下”。
他进入京城,与文臣结交,让子孙门生出仕,便是试图把大清这个“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的王朝影响成一个人能活下去的王朝。
为了“保天下”,他背弃了自己的本心,背弃了血海深仇。
顾炎武嗓子哑了。
他没有喝康熙亲自递过来的水,只用口水勉强润了润嗓子和喉咙,继续教导胤礽。
他最后说的是许多儒生不擅长、甚至鄙夷的治财学问。
顾炎武善于治财。
他家财被豪强占尽,被其追杀满地逃窜,他还被关进监狱里,出来时身无长物。可他每到一处,便自垦田地,置房置产,离开时便将这些资产交给门人,弃掉财产。等到了下一处,继续赚钱置产。
像他这种经历的人,几乎全都贫困潦倒,他却几乎没有生活困顿的时候。
顾炎武在京城当官的外甥徐乾学等人为疏通朝中关节,向顾炎武借了数千白银,顾炎武都懒得去讨要,可见他多有钱。
顾炎武若能出仕,康熙把户部给顾炎武,顾炎武估计能让国库的银子翻一倍。
可惜,可惜,顾炎武不可能出仕,永远都不可能出仕。
康熙遗憾,更加厌恶多尔衮和多铎。
敢情坐皇帝位置的不是你们,你们就可以乱来了吗?我的千古一帝汗阿玛的话,你们都当耳边风!
康熙想了想自家汗阿玛那时候的岁数,脸有点黑。
好吧,不当耳边风才不可能。就跟鳌拜能听我的话似的。
顾炎武勉强熬了熬,终于把自己想说的大致说完了。
只是大致,只是梗概。剩下的,胤礽可以看书自己学。
顾炎武不会敝帚自珍。他的著作本就会公开给所有人看,皇帝和太子想看自然也能看。
康熙再次奉茶,顾炎武再次拒绝了康熙的茶。
他把胤礽还给了康熙,然后摇摇晃晃,深一脚浅一脚走出门。
康熙吩咐人偷偷跟着顾炎武,保护顾炎武安全回家。
胤礽抱着康熙的脖子,父子俩沉默地回宫。
晚上,康熙没有去后宫。
他抱着儿子,长吁短叹。
这个大清,还能有第二个顾炎武吗?很难了吧。
胤礽蹭了蹭康熙:“阿玛,你努力,你可以成为第二个顾炎武!”
康熙:“???”
他捏了捏儿子的脸:“是你好好努力!”
胤礽翻身,背对着康熙:“我不要。我还小。阿玛,你听过一句话吗?”
康熙把胤礽翻过来,正对着自己:“敢用后脑勺对着阿玛,你很嚣张啊。说,什么话?”
胤礽一字一顿道:“慧、极、必、伤。”
康熙抱紧了儿子:“谁说的?不准再说这种话。快睡觉,你还想不想睡了?”
胤礽:“哦。”
太监将蜡烛吹灭。
半晌,黑暗中响起康熙的声音:“这话究竟是谁说的?”
胤礽:“当然是皇玛法。还有半句是情深不寿。”是金庸。
康熙:“哦。”肯定是玉林通琇那个假和尚说的。
没事了,这话一定不是真的。康熙自我安慰。
……
顾炎武见到康熙和胤礽之后,收拾了行李,第二日就离京归家了。
他回到昆山,做回了田家翁,安心著书。
康熙让当地官员好好照顾他。这一声招呼,让康熙知道顾家家产被昆山豪强叶家占据,叶家还追杀顾炎武的事。
他叹了口气,叫来了与昆山叶家同宗的叶方蔼,让叶方蔼回家一趟处理此事。
叶方蔼是个清官,还多次举荐顾炎武。叶家却是霸占了顾家家产,还追杀顾炎武的昆山豪强。
康熙又想起顺治在乾清宫前帐篷中对他的教导。
当一个官员清廉时,还得看看他背后的家族、他的师门、他当地的豪强,才能看到他是否是个好官。
康熙收集了其他有名的前明遗民的著作,他看完之后,叹气道:“国外也有类似的思想。”
胤礽知道康熙说的是什么思想。
他们开始怀疑君主制度的正确性,开始试图探索一种更适合华夏的制度。
康熙很忧虑,甚至有了焚书的想法。
胤礽笑道:“这不是好事吗?”
康熙难得敲了敲胤礽脑袋:“怎么能叫好事?”
胤礽捂着脑袋道:“一种思想形成现实,至少要过两三百年,那时候咱们大清肯定差不多没啦。”
康熙:“……别胡说。”
胤礽攀上康熙的膝盖坐着:“阿玛,咱俩还说那些虚的干什么。大清有阿玛教导祖孙三代,大概能兴盛一两百年,之后肯定会走下坡路,两三百年差不多了。后一百年肯定还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康熙想揍儿子。事实或许是如此,但自家人哪能这么没志气!
“两三百年啊,也不错了。”康熙其实也很没志气。短命的王朝多得是,何况大清“先天不足”。
事实也是如此。
如果大清没有变成半殖民地续命,外部矛盾强压着内部矛盾不爆发,大清早没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华夏是百年浩劫,对大清而言却是续命的良药。
“等这个思想成熟,咱们大清差不多也没了。这样正好后面没皇帝。”胤礽笑嘻嘻道,“我们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能让别人得到。从大清之后,这片大地没皇帝啦!”
康熙:“……”还能这么想?保成你的脑袋怎么长的!
胤礽吊着康熙的脖子晃了晃:“儿孙事自有儿孙自己担心,我和阿玛只需要在青史留名就好啦。咱们允许这些思想,当时代变革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变成圣人?身为皇帝,却反思皇权的弊端,嘿嘿,这不是圣人是什么?”
康熙失笑:“这不是坑后代吗?”
胤礽摇头:“坑不了。咱们华夏有了几千年的皇帝,除非真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否则皇帝是绝对不可能消失的。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现在做什么事都无法阻挡。”
康熙叹息:“就不能有让咱们爱新觉罗家永远当皇帝的法子吗?”
胤礽道:“有啊,隔壁倭国就是。”
康熙想起倭国那个天皇,俊脸一黑:“那还是算了。”
康熙越想越烦恼。烦恼的同时,他又觉得自己为两三百年后的事烦恼很傻,就更烦恼了。
皇帝烦恼了就想折腾人,明珠等人就遭殃了。
康熙将明珠、索额图、佟国纲等人叫到一起去听戏,并问他们感想如何。
明珠:“和臣没关系!”只要我不承认,就很我没关系!
明珠看到完整的戏时,都已经傻了。
这一出在纳兰府、在他眼皮子底下写的戏,居然是以他为主人公?
里面的诗词曲居然还是他儿子写的?
纳兰性德!家法伺候!
现在明珠每日出门上朝办公,都会有人用或敬佩或探究的眼神看他,甚至还有相熟的人过来拍着他肩膀似笑非笑,“你和夫人情深意切我们都明白了,谁敢说你们坏话你告诉我,我帮你弹劾他”。
明珠嘴角抽搐。
不,那处戏和我没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是前朝旧事,和我大清朝的纳兰明珠有什么关系!
佟国纲幽怨地瞥了明珠一眼:“挺好看。”
这戏文虽然暴露了明珠一些令人发笑的习惯,比如喜欢偷偷跟着自家夫人暗自烦恼,比如在人前人模狗样人后却伤春悲秋比他儿子容若还矫情,比如由于太喜欢书每看到一没看过的书就会兴奋得拉着夫人叭叭叭说半天……
这些小习惯其实没什么,就是知道原型是明珠之后,就特别震惊,让人忍不住惊呼“明珠你居然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