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他一直这么勇敢吗 (1 / 2)
要看书1kanshu.net
话分两头,焦触、韩珩那边带着常山中山驻军回防幽州,毕竟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差里,蓟县北部的燕山防线,显然得倚靠张南、王门这些将领顶住,把时间拖过去。
四月初八,徐晃和麹义突破涿鹿后,继续沿着桑干河东进,在初十抵达了上谷郡郡治沮阳。
上谷郡与隔壁的代郡相比,最惨的一点就是郡治直接建在了桑干河沿线,而不是选了险要的阴山、燕山隘口,压根儿躲不过沿河推进大军的兵锋。
后世上谷郡这片地方,最重要的城市,便是长城边塞的张家口,但是在东汉末年,张家口还叫广宁县,不是什么发达的地方,这个时代上谷的草原贸易还完全没起来。
张家口的崛起,主要靠后来明朝晋商、往草原走私禁售战略物资,才成长到完全体。
如今的上谷郡治沮阳,则是相当于后世的河北怀来。此地距离蓟县只剩二百五十里,距离燕山内长城大约一百里,距离阴山外长城的边关还有二百里,算是一个重要枢纽。
徐晃的部队抵达沮阳时,还以为要打一场大仗,至少该比之前经过桑干县和涿鹿县时激烈得多。这好歹也是汉军发动解放幽州以来,第一个要攻克的郡治级别城市。
但最后的结果,却让徐晃颇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袁熙的守军,居然紧急撤走了沮阳城中的军队和青壮百姓,还运走了全部的军械和尽量多的粮草,剩下来不及运的粮草也全部烧光,一口都不给进攻的敌军留。
甚至,还组织了军队在走之前抢劫了一下百姓,显然是打算把走不动路、不得不留在沮阳城里的老人,也统统饿死,或者推给张飞的部队。
幽州军这么做倒也未必是本性残忍,而是他们知道既然要执行坚壁清野的政策,破坏撤退区粮食库存就成了重中之重。
这个具体命令也不是袁熙直接下达的,而是作为前方防区统筹的张南自行随机应变下的。
张南当年在刘虞手下平张举张纯时,就跟刘备不对付,刘备好几次让他抗压背锅、刘备自己却讨好上级邀功请功。
燕山阻击战的时候,张南的嫡系损失最惨,捞到的功劳却最少,都被刘备麾下的张飞赵云抢了。
最卑鄙的一次,张飞在突袭张纯时,还呐喊诈称自己是“渔阳都尉张南麾下别部司马张北”,简直是立功张飞立、仇恨值让张南拉。
刘备、焦触、张南三人,大家原本都是三郡都尉,刘备却踩着他们的脑袋往上爬,最后还升护乌桓校尉、度辽将军、辽东太守、镇西将军、汉中太守……一路飞升上去。
张南跟刘备、张飞积累了如此多的新仇旧怨,这次他当然是奔着斩杀张飞、报仇雪恨的心态来的。因此袁熙派他来居庸关堵张飞,张南才这么自告奋勇跃跃欲试。
而且焦触张南这两人早早身居高位,后来却升迁不快,难免觉得怀才不遇、自视甚高,这就有一股额外的迷之自信。
(注:《三国志》上焦触张南降曹后就没下文了,这两人迷之自信应该是真的。但《演义》里说他俩赤壁之战时主动争当水战先锋,焦触被韩当一枪刺死,张南被周泰一刀剁了,这都是编的。)
到了居庸关之后,他也是殚精竭虑无所不用其极,尽量恶心削弱张飞。
在张南看来,沮阳县百姓里那些已经老得不能纳税也走不动路的老头老太,哪怕都杀光也不可惜,这些人本来就不会为国家做贡献了。
何况现在不用他动手,他只要抢光这些老人的口粮,丢给张飞的部队,张飞不分出军粮接济,那这些老头老太就会自行饿死在张飞治下。
要是分粮食,张飞就会更快缺粮,后续四百多里来路上那些据点,断张飞粮道就见效更快。
……
徐晃轻轻松松杀进只有老弱病残的沮阳,眼见如此景象,也是颇为震惊。不过他倒是没空过问当地百姓情况,只能是不再搜刮当地人就是了(也搜刮不出东西)。
在战争状态下,同情百姓是来不及同情的,哪怕是历史上刘备救陶谦的徐州时,半路上“略得饥民数千人充军”,也只是说给那些徐州饥民一口饭吃,让他们临时充军打炮灰,干最危险的消耗战。
徐晃和麹义能做的,最多也就是如此,不可能无偿救济被敌人抢了粮食的百姓,最多是拿点粮食让要饿死的百姓去打前阵、担土挖壕填塞防守方的防御工事。
徐晃思索之后,也确实是这么决策的,设了一个价码,临时征兵,挖土填塞居庸关外的壕沟,肯来干这个活儿的,说明是真的被抢得一口饭都没得吃了,不干也会饿死。
不肯来应征的,那就说明他们肯定在张南实施焦土策略的时候,偷偷藏下了口粮,饿不死,才不屑于干。
这也算是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把需求最迫切的一批人筛选出来给饭吃,比全面救济压力要小得多,同样也不损名声。
而且好歹徐晃也执行了刘备阵营一贯的对敌占区百姓政策,没有嫌弃老头力气小来混饭吃,只要肯来都雇佣了担土填壕。
这也不是徐晃的本意,而是他知道皇帝的一贯要求,按照大领导的文件精神办事。
麹义的脾气比徐晃更臭,看到张南留下的惨状都忍不住破口大骂。
两天之内,把沮阳的烂摊子收拾干净后,确保了后勤道路畅通,徐晃和麹义继续进兵,很快在四月十五杀到了八达岭长城,杀到了居庸关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