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8章 理科生的想象力 (1 / 2)
要看书1kanshu.net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来的,指的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将每隔18-24个月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这个定律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基本成为事实,可当人工智能浪潮的苗头出现之后,摩尔定律就遭受了严峻的挑战。
人工智能需要的计算量太大,一个类人脑的模型参数量级大概是10的14次方,而目前所使用的模型大概是10的8次方,从8次方到14次方是指数型的增长,如果计算力按照摩尔定律提高,人类还需要等待20多年,而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
2012年,辛顿教授的团队第一个尝试了用GPU来训练一个包含6000万参数和65万个神经元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如果用CPU来计算的话,大概需要几个月时间,团队成员阿莱克斯·克里泽夫斯基决定用GPU试一试,他使用两张英伟达的GTX580显卡,结果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训练。
之后辛顿团队将成果发表在机器学习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NIPS上,他们写道:“所有的实验都表明,只需要采用速度更快的GPU,训练更大规模的数据,表现就能提高。”
从那一刻起,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就同GPU绑定在了一起,很多之前几乎完成不了的工作,用GPU可以轻松搞定。
这个发现震惊了工业界,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杀入人工智能领域,GPU的出货量也随之数倍增长,一些巨头企业目前配备GPU的数量都达到上万的级别,彼此之间实力的差距往往就是GPU数量的差距和计算力的差距,谁的装备更多更好,谁就拥有了更强的人工智能实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伟达能获得今天的成功,必须要感谢辛顿教授团队,感谢阿莱克斯·克里泽夫斯基,而这其中,当然也有李睿的一点点功劳。
只能说,李睿的股票,不是白拿的!
用一句话宣判了摩尔定律的死刑之后,老黄开始侃侃而谈,一开始还稍微有点紧张,但很快就放开了。
这次的演讲内容其实在座很多人并不陌生,大部分要发布的产品都已经在四个月前的硅谷圣何塞GTC 2017上说过了,包括Project Holodeck、TensorRT 3、人工智能城市、自动驾驶平台以及Isaac机器人模拟机等等。
重点不是产品发布,而是英伟达和国内市场的合作,老黄非常高兴的宣布,目前英伟达已经和千度,阿狸和企鹅三家巨头的云服务进行合作在其云服务中部署了Tesla V100 GPU加速器,同时还与花为、浪潮和幻想在内的OEM厂商合作,采用英伟达的HGX服务器架构并使用Tesla V100 GPU来构建新一代加速数据中心,以及和晶东合作的英伟达Jetson超级计算平台,为晶东庞大的物流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运行TensorRT以实现导航和无人送货。
老黄表示,英伟达是一家开放性的公司,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他希望平台的合作方都能够成功,而英伟达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平台与时俱进。
从头到尾,合作方里没有提到李睿,这让第一排就座,开场就得到了好几个特写镜头的李睿显得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一些与会者也不由得疑惑,按理说李睿才是人工智能第一旗手,老黄怎么提也不提?
莫非这两家公司有什么嫌隙不成?
谁说理工男没有想象力的,这不是想象力很丰富吗!
演讲非常顺利的完成,接下来是回答问题的时间,媒体和现场观众正跃跃欲试的时候,老黄忽然道:“回答问题之前,我想请我的好朋友,人工智能的推动者李睿先生上台,跟我一起回答大家的问题,可以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