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三十分钟 (2 / 2)
要看书1kanshu.net
毕竟后来美国人自己都搞不下去了,将仿星器C改成了托克马克ST,开始学着苏联人搞起了T3装置的技术路线。
在到了后来,托克马克逐渐成为了各国研究机构的主流选择,为了集中有限的力量办成大事,再考虑到老大哥的影响,国内相关科研单位最终也选择了托克马克作为技术路线。
然而时代总是在变化的,五十年前是一个样,五十年后又是另一幅样子。托克马克虽然一直有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最关键的脉冲放电时间却陷入了瓶颈。
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最近华国也在重启仿星器相关项目,比如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向华国湳华大学交付的H1—Heliac仿星器,再到西湳交大与日国核融合科学研究所共建的华国第一台准环对称仿星器……
不过,即便重启了仿星器的研究,以华科院为主的国内科研单位对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的主流选择,依旧集中在托克马克上。
毕竟科研本来就不存在标答这种东西,各种研究思路能够百花齐放,才是一个健康的科研环境。
对于一名学者而言,坚持自己的研究思路继续做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谁是正确的,谁有是错误的。
那都是交给历史去判断的事情。
这时候,坐他旁边办公桌喝茶的刘长乐,瞟了一眼他的屏幕:“这啥论文?咋这么多我没见过的公式。”
“陆教授写的,”任勇笑了笑,“看不懂很正常,我也只看得懂摘要。”
“陆教授?”刘长乐微微愣了下,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也没想出来国内等离子体物理学界,有哪个姓陆的大牛。
任勇:“普林斯顿的陆舟,不然还能是谁?”
听到这个名字,刘长乐愣住了。
陆舟他当然知道。
可是这个人……
“他一个搞数学的,还懂核聚变?”
一听这话,任勇顿时乐了。
“他是PPPL实验室He—3项目组的技术顾问,甚至有传言他是项目的实际负责人。更不要说这篇论文,他针对等离子体湍流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在这个领域如果连他都没有发言权,那恐怕只有反应堆里的那些等离子体更有发言权了。”
刘长乐脸色变了。
“He—3原子探针技术?”
对于陆舟做过哪些工作他可能不了解,但对于在业界引发轰动的He—3原子探针技术,他却是怎么也不可能没听说过。
远的不说,单就说他们科学岛上的实验反应堆,最近便在设计一个类似的He—3粒子发射枪,准备用来观测反应堆内部高温压等离子体的宏观、微观参数。
理论上这玩意儿仿星器用的了,托克马克装置也用的了,甚至是除了核聚变工程之外,很多涉及到等离子体的研究都能用的上。
相关的论文在ITER的会议文集和很多文献数据库中都能下载到,算是公开的资料,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与公众幻想中的世界刚好相反,在现实中整个核聚变工程,能被称得上机密的,其实也只有涉及到核试验的激光点火技术而已……
看着这位同僚,任勇无语道:“你多久没关注学术界动向了?”
刘长乐干咳了一声,岔开了话题。
“你说这要是哪天华科院把这尊大神给请回来了,咱们会不会都被赶去陪着他捣鼓仿星器那玩意儿。”
任勇:“得了吧,你都说是大神了,别人看得起咱们的小庙?不管能不能把人家请回来,到时候也不可能来我们这儿。”
刘长乐皱眉道:“不来我们这儿还能去哪?”
毕竟是“未来科学”,国内搞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单位就那么几个,不去华科院,难道还跑去西湳交大不成?
那庙就更小了。
任勇笑着说道:“再盖一栋研究所呗,多简单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