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7章 有人来过 (2 / 2)
要看书1kanshu.net
随时处理异常情况。”
这番话显然打消了对方的顾虑。
物业经理当即留下联系方式,约定下午去公司详谈合作细节。
刘副处长松了口气。
转身对助理说:“把刚才客户提到的‘华龙物业’记录下来。
反馈给技术团队。
他们的干扰技术没奏效,说不定会换个方式影响客户决策。”
片刻后,赵长天的办公室里。
他听着岑知夏的电话汇报。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反制程序的压力测试通过率目前是92%。”
岑知夏的声音从听筒传来。
带着一丝疲惫却坚定,“还有两个小问题需要调整。
但不影响整体部署。
市场团队那边反馈。
有客户提到华龙物业在暗中散布我们系统不稳定的谣言。”
赵长天沉吟片刻,道:“谣言止于实证。
你们在中午前把测试报告整理出来,发给所有意向客户。
另外,告诉刘伟,推广活动可以适当增加‘安全防护’的演示环节。
用事实说话。”
挂了电话,赵长天翻开桌上的日程表。
目光落在“11月23日下午——技术团队会议”上。
另一边,绿色环保项目的诉讼材料——
已经在法务部的会议桌上堆叠如山。
苏羽昕穿着一身干练的西装。
正与主辩律师逐页核对证据清单。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略带倦容的脸上。
却掩不住眼神中的锐利。
“华龙物业昨天提交的补充证据里。
有三份是关于我们项目施工时的噪音检测报告。
试图证明我们违反环保标准。”
主辩律师指着文件说道,“但我查了他们的检测机构资质。
发现这家机构去年因数据造假被处罚过。
我们可以从这点入手反驳。”
苏羽昕点头,指尖在文件上划过:“还有这份关于原材料采购的质疑。
他们说我们使用的环保材料不符合行业标准。
正好,我们上周刚拿到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认证报告。
把这个加进去,作为补充证据提交。”
两人正讨论着,周海琼推门而入。
手里拿着一叠资料:“这是刚刚整理的行业反馈。
有三家同行企业的负责人私下联系我。
说华龙物业最近在业内——
散布我们项目‘借环保之名圈钱’的谣言。
不过多数人还是站在我们这边。
毕竟华龙物业的不正当竞争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苏羽昕接过资料,快速浏览着:“这些反馈很重要。
等我去参加行业研讨会时,可以借势提一下华龙物业的竞争手段。
争取更多同行的支持。
对了,项目现场的新技术应用怎么样了?”
“一切顺利!”
周海琼答道,“技术组昨天解决了那个设备调试的小问题。
今天上午会进行第三次试运行。
我已经让他们把运行数据实时同步过来。
万一法庭需要,我们可以随时出示。”
上午十点,苏羽昕准时出现在行业研讨会的会场。
会场设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厅。
台下坐着几十位来自环保企业、研究机构的代表。
当主持人介绍到黎光物业的绿色环保项目时。
不少人投来关注的目光——毕竟,
这场与华龙物业的诉讼,早已成了行业内的焦点。
“我们的项目采用的‘零排放’技术。
不仅能将施工废料的回收率提升至98%。
还能通过余热回收系统为周边社区提供热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羽昕站在台上。
PPT上展示着项目现场的实景图和数据对比。
“可能有些同行听说了我们与华龙物业的诉讼。
这里我想说的是,黎光物业始终坚信——
真正的竞争应该是技术的比拼、服务的较量。
而不是靠旁门左道打压对手。”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一位来自高校的环保专家举手提问:“苏总,你们的技术成本会不会比传统方式高很多?
中小物业企业可能难以承受。”
苏羽昕微微一笑,答道:“初期投入确实会高15%左右。
但从长期来看,能耗降低和废料回收带来的收益。
足以在三年内回本。
而且我们正在与银行洽谈合作。
计划推出针对中小物业的分期支付方案。
让更多企业能用上环保技术。”
这番话不仅展示了项目的优势。
更传递出开放合作的态度。
台下的议论声渐渐变成了赞许。
会议间隙,好几家企业的负责人主动上前交换名片。
表达了合作意向——这正是苏羽昕想要的效果。
用行业的认可,为诉讼增加无形的筹码。
回到公司时,已是上午十一点半。
苏羽昕刚走进项目办公室,就看到助理在整理一份快递。
“这是项目现场刚寄来的试运行报告。
数据比预期的还要好。
对了,法务处刚才说,华龙物业的律师昨晚提交了新的辩护词。
看样子他们要在‘技术合规性’上做文章。”
苏羽昕接过报告。
指尖在“污染物排放浓度”一栏轻轻一点——
那里的数值远低于国家标准。
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就让他们来查。
下午,我们把这份报告和第三方认证一起送到法庭。
我倒要看看,他们还能找出什么借口。”
二十分钟后,阳光社区活动中心里。
周海琼正手把手教一位白发老人使用智能健康手环。
“李阿姨,您看这里,按一下这个绿色按钮,就能测心率。
结果会直接发到您儿子的手机上,”
她的声音温柔耐心。
手腕上的手环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如果感觉不舒服,长按红色按钮。
社区的服务人员五分钟内就会赶来。”
李阿姨眯着眼睛,跟着操作了几遍,终于成功测出心率。
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真好,这样我儿子在外地打工,也不用总惦记我了。
就是这屏幕字有点小,我眼神不好,看不太清。”
周海琼立刻记下这个问题:“您放心,我们下午就把字体调大。
再增加语音播报功能。
保证您不用看也能知道结果。”
不远处,刚刚赶到这里的苏羽昕——
正和几位社区医生交流。
“昨天试点时,发现有三位老人有高血压病史。
但智能手环的数据显示他们的血压波动较大。”
苏羽昕指着平板上的记录说道,“我们想请社区医院协助。
每周安排一次义诊。
结合手环数据做更精准的健康评估,您看可行吗?”
社区医生点头赞同:“这个主意好。
我们正好缺一套实时监测系统。
你们的手环能帮我们省不少事。
不过得培训一下服务人员。
让他们能看懂基础数据,及时反馈异常情况。”
“这点我们已经想到了。”
苏羽昕笑着递过一份培训计划,“今天下午就安排服务人员来医院学习。
您看这份课程表合适吗?”
两人正讨论着,周海琼走了过来。
手里拿着一张便签:“这是今天收集的反馈。
除了字体问题,还有老人反映希望增加‘一键呼叫子女’的功能。
以及……”
她顿了顿,看向苏羽昕,“有几位老人说。
服务人员的态度很好,但对设备操作不太熟练。
导致有些功能用不起来。”
苏羽昕接过便签,眉头微蹙:“这是个问题。
我们投入了这么多智能设备。
如果服务人员跟不上,效果会大打折扣。
要不这样,下午我带服务人员去医院培训时。
顺便请技术人员过来。
给他们做一次设备操作考核?”
周海琼点头:“可以。
不过我觉得,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还能再提高。
比如增加自动识别老人需求的功能。
这样即使服务人员操作不熟练,系统也能主动提醒。”
苏羽昕笑了笑:“你又想在设备上多投钱了?
别忘了,赵总强调过,服务质量才是核心。”
“设备是服务的延伸。”
周海琼也不示弱,“没有趁手的工具,服务人员再专业也难发挥。
要不我们向赵总汇报时。
各自把方案提出来,让他定夺?”
苏羽昕挑眉:“好啊,谁怕谁。”
两人看似针锋相对,眼神里却藏着一丝默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们都清楚,无论争论如何,最终的目的都是让项目更好地落地。
视线转向林晚晴,此刻,她在公司办公室里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她握着电话,声音难掩兴奋:“王主任,太感谢你了!
能让我们在幸福社区也开展试点,真是帮了大忙了!”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林处长,不是我帮你。
是你们的项目确实对老人有好处。
不过幸福社区的老人平均年龄更大,行动不太方便。
你们的设备和服务可得更贴心点。”
“你放心,我们已经根据前两个社区的反馈做了调整。”
林晚晴连忙说道,“下午我就把修改后的方案发过去。
保证让老人们满意。”
挂了电话,林晚晴立刻下发通知:“幸福社区同意试点!
下午需要信息处和服务处配合。
把针对高龄老人的设备调试方案做出来。”
发完通知,林晚晴轻轻舒了口气——
她知道,幸福社区是广市有名的老龄化社区。
能在这里打开局面,对项目的推广至关重要。
但她也隐隐有些担心,幸福社区的情况更复杂。
周海琼和苏羽昕的方案之争,恐怕会在那里变得更激烈。
临近中午,小区拓展项目的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搅拌机的轰鸣声、钢筋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升腾起一股热气腾腾的活力。
王强穿着反光背心,正拿着对讲机安排工作:“东区的监控摄像头角度不对,再调高点。
要能拍到整个材料堆放区。
还有,巡逻队每半小时汇报一次情况,不许偷懒!”
昨日被驱散的滋事人员今日并未出现,但王强丝毫不敢松懈。
他沿着工地外围的警戒线慢慢走着。
脚下的碎石发出“咯吱”声。
走到一处隐蔽的拐角,他停下脚步——
这里的地面有几个凌乱的脚印,比较清晰。
应该是最近有人来过。
“把这里的监控录像调出来,昨晚10点到现在的监控时段。”
王强对身边的安保队员说,“放大看看,是不是刘华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