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忠义亭 (1 / 2)
要看书1kanshu.net
熙平七年冬
寒风凛冽,瑞雪纷飞,江山如画,银装素裹……
玉京凤凰山白雪皑皑,松柏傲立,甲士如林,旌旗招展。
忠义亭,矗立于凤凰山中,虽名曰“忠义”,实际却是权谋交易的场所。
亭外,寒梅点点,暗香浮动,亭内,暖炉生烟,美酒佳肴摆满案几,曹鲲端坐主位,身着华贵貂裘,头戴紫金冠,渊渟岳峙,王者风范。
大儒陈钧、纪昌明、贾三思、黄鹤鸣、伏询等名士正襟危坐。
陈钧,一袭青衫,头戴方巾,手持折扇,虽白发苍苍,却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可见权力多么养人。
纪昌明,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满脸敬重道:“丞相,今日能受邀至此,欣赏雪景,品茶作赋,实乃我等之幸!”
贾三思,尖嘴猴腮,身形似鹤,神采飞扬道:“瑞雪兆丰年,自丞相主政以来,大乾风调雨顺,四海承平,可见丞相仁德感动天地,泽被苍生。”
黄鹤鸣,须发皆白,精神矍铄,一脸敬佩道:“丞相新政,革除弊端,一扫朝堂颓废,吏治清明,万民安宁,功在千秋,老夫佩服之至。”
伏询,面容清瘦,气质儒雅道:“有丞相力挽狂澜,江山社稷,必然繁荣昌盛。”
曹鲲微微抬手,笑道:“诸位高贤过奖了,今日邀诸位来此凤凰山忠义亭,行这修禊之礼,实乃雅事一桩,在这寒冬腊月,我等齐聚于此,观山赏雪,饮酒赋诗,当为一段佳话。”
陈钧奉承道:“丞相所言极是,修禊之礼,文人雅士之乐事,今日有丞相牵头,更是名留千古,丞相心怀天下,德高望重,我等能追随丞相,实乃三生有幸。”
曹鲲哈哈大笑,道:“陈公过誉了。本相不过是为朝廷尽一份心力,为百姓谋一份福祉罢了。”
此时,侍从们早已将盛满美酒的酒杯放入山间溪流之中,溪水潺潺,酒杯随波逐流,众人目光紧紧跟随,待酒杯停在谁面前,谁便要饮酒赋诗。
酒杯缓缓停在了纪昌明面前,纪昌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抹了抹嘴,大声吟道:“曹公威名震四方,山河叩首颂贤良,功高日月千秋照,德配乾坤万古扬。”
众人纷纷鼓掌叫好。曹鲲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夸道:“纪公好诗,将本相之功德颂扬得淋漓尽致啊。”
纪昌明连忙拱手道:“丞相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在下不过如实道来罢了。”
酒杯继续流转,停在了贾三思面前。
贾三思眼珠一转,端起酒杯,清了清嗓子,吟道:“丞相执掌乾坤手,四海归心八方宁,仁政施行民乐业,贤名远播史长留。”
曹鲲抚掌大笑:“贾公妙笔生花,这诗深得我心啊。”
贾三思谄媚地笑道:“丞相英明神武,在下不过借诗言志,表达对丞相的敬仰之情。”
黄鹤鸣看着众人纷纷献诗,心中也有些按捺不住,待酒杯停在他面前,缓缓起身,手持拐杖,吟道:“丞相贤德如北斗,指引苍生破雾走,朝堂肃清奸佞遁,人间从此乐无忧。”
曹鲲开怀大笑:“哈哈哈……黄公之诗,寓意深远,将本相比作北斗,实在是过誉了,不过,这朝堂肃清奸佞,倒也是本相之愿。”
伏询见众人都已赋诗,也不甘示弱,端起酒杯,沉思片刻,吟道:“明公胸中有丘壑,治国安邦策略多,天下归心同庆贺,千秋伟业共吟诵。”
曹鲲看着一众大儒名士,心中得意无比。
这些大儒名士,饱读诗书,贤名远播,素来自命清高,如今在功名利禄面前,还不是低头折腰。
他清了清嗓子,高声道:“诸位高贤之诗,皆是对本相的赞誉,本相感激不尽,不过,这天下之事,非一人之力可为,还需诸位高贤多多辅佐。”
陈钧连忙道:“明公放心,我等定当为明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明公对我等有知遇之恩,我等自然不负明公,襄助明公重整河山,名垂千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纪昌明道:“丞相如此厚待,我等若不竭尽全力,岂非忘恩负义之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