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1kanshu.net

或许是想起之前封伦一事,李斯文皱了皱眉头,还以为这老货要没事找事。

却听岑文本拿起案上书册,指着其上一行问道:

“此科举新规条理清晰,于细节之处见严谨,饶是老夫以最挑剔的眼光看去,也难找一处谬误,但是——”

李斯文心里一沉,还以为真让岑文本找到了什么明显疏漏。

“蓝田公将科举分为‘常科’、‘制科’,前者三级,取中上为优,但需要及其细致的筹划与充足时间。

但老夫没记错的话,陛下的最后期限定于九月大当天,而今可不剩多少时日。

就算今年特例,以‘制科’推行,蓝田公又该如何保质保量?

而那些千里迢迢进京赶考,却被蓝田公刨除在外的可怜学子,又该做如何安置?”

这话一出,大堂内瞬间安静,众人若有所思。

皇帝急于新政,便是想以此笼络天下英才,选拔寒门子弟入仕对抗世家。

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虽说科举新规被李斯文一次性解决,但是否会出现疏漏,还需要长时间验证。

再加上世家门阀对科举重开的抵触...

但凡朝廷对考生们的处理,有丁点过火,便会被有心人利用,将科举的火苗扑灭。

这个问题,李斯文已经和孔颖达细致琢磨过,心中早有腹稿。

“无论门第贫富,凡有志入京参考者,均可携怀牒入场。”

“天下学子不知凡几,仅凭一次考试,又该如何安抚民心?”

李斯文又道:“于长安、洛阳两地先设试院,优胜劣汰,选拔成绩优秀者入京参考。

至于未入选者,可由朝廷报销三日住食,与长安百姓共览科举盛景。”

唯才是举?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不着痕迹的颔首表示赞同。

虽说有才无德必成大害,但眼下时间紧,任务重,品行又是相对才学,更难以界定的一类。

先用才学选拔一批,倒也是个法子,至于有没有品行,之后再慢慢考校也不迟。

哪怕众人皆知,陛下打压世家的决心,已经到了不容更改的地步,但凡事都要循序渐进。

若一开始就打着针对世家子弟的口号,那科举重开必然会迎来世家子最为激烈的抗争。

而今科举一刀切,有才者上,无能者下,便是最为恰当的举措。

对于世家子来说,他们从小受名师指点,阅尽家中藏书。

无论是学识眼界还是个人能力,人脉关系,都是凌驾于寒门子弟的。

若他们都不能达到朝廷选拔官员的要求,那寒门子更没可能。

而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入朝为官的门槛虽高,但相较以往的毫无机会,现在起码有了可能。

再加上天价书籍已经便宜成白菜价,只要肯下苦功夫,将来金榜题名不是没有希望。

就算没考上,进京看个花红热闹,长长见识也不错。

反正朝廷报销住食费用,来回走官道只是耗时间,他们穷的叮当响,就是时间多的没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