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关键时候,害得是卫公 (2 / 2)
要看书1kanshu.net
他出身太原王氏,自幼研习儒学,对已经被归为杂学的算术,自然是瞧不上眼。
“蓝田公,老夫有一事不明。”
王珪豁然起身,双手撑着案几微微前倾,眼神带着几分郑重:
“自隋开科举,经义、诗赋便是根本——经义养德,诗赋显才,这才是选拔文官的正道。
算学不过区区‘小道’,用来算赋税、量土地尚可,又怎能与策论并列主科?
是不是...对显学有些过于轻慢了?”
显学,顾名思义是指盛行于世,且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
而在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显学便成了儒学的代指。
这话一出,几位礼部官员纷纷点头附和。
“尚书大人此言在理!算学难登大雅之堂,若纳入主科,怕是会让天下士子笑话我大唐不知轻重!”
“是极,咱读的是《五经》,学的是孔孟,算学那东西,找市井里的账房先生不就行了,何必为难士子!”
不出意外,发声之人皆是儒学世家出身,家中子弟自幼研习经义,对算术这种‘杂学’并无涉猎。
若科举看重算学,会严重阻碍各家子弟的仕途。
李斯文早料到会有此质疑,没有出声辩解,而是转头看向角落里,沉默不语,充当局外人的李淳风。
“李道长,你身为太史局令,掌管天文历法,想必对算学的重要性,想必比晚辈更有发言权。”
闻言,李淳风放下拂尘,站起身来,脸上带着几分苦笑。
今日到场,也只是看在科举新规上,有关‘算学’二字的面子上,过来凑个人数。
却没想...还是被李斯文当了枪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诸位大人有所不知,算学涉及极广,绝非坊间认为的不入流小技。
贫道主持编订《麟德历》,需算日月运行。
工部修水渠、筑城墙,也需算土方、人马运力;户部收赋税、查户口,同样需要算收支、人口。
若官员不懂算学,仅凭经验办事,轻则错漏百出,重则劳民伤财。
贫道尚且记得,年初关中大洪,陛下命同州修渠挡水,却因为主事官员算错水量,导致洪水过渠,泛滥千亩良田...
这便是不懂算学的祸端!”
李淳风的声音渐渐沉重,殿内的官员皆是低头不语。
同州洪水的事他们也有所耳闻,却不曾想,祸根竟是官员因为不懂算学。
言罢,李淳风从袖中掏出一本,由当世大才王孝通,最新编撰出的《缉古算术》,轻轻放在案上:
“《周礼》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九数’,便是算学,可见儒学从不排斥算学,反而视之为治世之术。
将算学纳入科举,既能选拔实用人才,又能承继六艺传统,兴复古礼,何乐而不为?”
孔颖达也适时起身,抚着花白的胡须,欣然点头赞同:
“李道长说得对,老夫少时曾读《左传》,里面记载‘会计当而已矣’,可见先贤也重视算学。
将算学纳入主科,既是恢复古礼,也是为了选拔实用人才,何错之有?”
王珪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脸上疑虑渐渐消散:“原来如此... 老夫倒是偏颇了,算学纳入主科,确实有一定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