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1kanshu.net

洪武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正午,天大晴。

文华殿内,暖煦的阳光透过精美的雕花窗棂,在地面上洒下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

朱标身着一袭华丽至极的太子服饰,周身金丝绣纹在日光的轻抚下闪烁着细碎而迷人的光芒。

他身姿笔挺,宛如苍松,正襟危坐于案前。

宋濂,这位名满天下的当世大儒,身着一袭素净的长袍,手持书卷,步伐悠然地在殿内缓缓踱步。

他面容清瘦而矍铄,银白的胡须垂至胸前,只见他微微颔首,声音清朗如同黄钟大吕,缓缓说道:

“太子殿下,《论语?为政》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朱标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审慎与思索:“先生,依我愚见,此句之意,乃是说君王应当凭借德行来治理国家,安处于其位,使群臣皆环绕拱卫。然而,德行施与何处?”

宋濂听闻,迈着从容的步伐,说道:“殿下,德先施与民,次施与臣。就如汉文帝,他深切知晓百姓的疾苦,故而减轻田租,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如此一来,国家日益昌盛,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便是‘为政以德’最为生动的体现。”

“《孟子?离娄上》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君王的一举一动,皆与天下苍生的福祉息息相关。”

朱标目光坚定如磐,说道:“多谢先生的悉心教诲,学生定当铭记于心,日后必定以仁德治理国家。”

朱标如今已经十九岁了,儒家经典早已烂熟于心,但是宋濂还是带他时常温习,体会微言大义中的深刻含义。

恰在此时,一名小太监神色慌张,脚步匆匆地疾闯入文华殿,“扑通” 一声重重跪地。

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大声说道:“太子殿下,太子妃临盆,已经请太医了!”

朱标听闻此言,脸色瞬间骤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旋即便迅速镇定下来。

宋濂亦是神色一紧,忙不迭地拱手说道:“殿下,今日教学已毕,皇明血脉为重!”

朱标不再耽搁,转身如疾风般大步流星朝太子妃寝宫奔去。看刚刚太监慌张的样子,恐怕情况并不会很好。他的身影在宫殿的长廊间快速穿梭,宛如一道黑色的闪电。

......

东宫后殿,有一处静谧清幽的宫殿,太子侧妃吕氏正端庄地端坐在案前,全神贯注地抄录着佛经。

她身着一袭淡紫色的罗裙,裙角绣着精致绝伦的兰花图案,微风拂过,那兰花仿佛在翩翩起舞,愈发衬得她身姿婀娜,宛如仙子下凡。

她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轻轻摩挲,发出沙沙的细微声响,一笔一划间,仿佛将满心的祈愿都丝丝融入了笔下。

突然,一阵急促而慌乱的脚步声如重锤般打破了这份宁静,一名侍女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行礼。

吕氏眉头微微一蹙,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缓缓搁下笔,冷冷说道:“何事如此慌张?成何体统!”

侍女气喘吁吁,忙不迭地跑到吕氏身旁,悄声道:“侧妃娘娘,那位要生了,太子殿下刚得到消息,此刻正往后殿赶来呢!”

吕氏听闻,神色微微一变,那如秋水般澄澈的眼眸中,瞬间闪过一丝复杂难测的情绪。她旋即问道:“都安排妥当了吗?”

侍女连忙点头,说道:“王太医乃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太子妃今日怕是.....”

吕氏翻手一个耳光打断道:“休得胡言乱语!”

侍女连连磕头认错。

说罢,她迅速起身,有条不紊地整理了一下衣衫,莲步轻移,迈着优雅而急促的步伐,快步朝太子妃的居所走去。此刻,她的心中暗自思忖,但愿一切都能顺遂如意。

......

皇宫,谨身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