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到此为止 (1 / 2)
要看书1kanshu.net
常务副市长马天祥!
市委常委,政府系统的二把手,地位仅次于张林!
而且,和马天祥、张林这种本土色彩浓厚或者有复杂地方背景的干部不同,马天祥的身上,打着鲜明的“空降兵”和“省里嫡系”的烙印!
他不是在明州本地一步步爬起来的。
他是多年前省里某核心部门精心培养的年轻干部,被作为重点苗子,下放到当时还属于郊区的北河区挂职锻炼,担任副区长。
据说,他在北河区干得“颇为出色”,尤其是在推动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方面“很有思路”,很快就获得了提拔,从副区长到区长,再到市里财政局局局长,然后一路晋升为副市长,直到去年,在省里某位领导的强力推荐下,击败了几个资历更老的本地派副市长,一举拿下了常务副市长的关键职位!
他在明州看似没有盘根错节的本地关系网,但他的背后,站着的是省里的力量!
动他,绝不仅仅是动一个市委常委那么简单。
这几乎等同于直接向省里某些势力亮剑!
其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和政治地震,将远超处理一个四海集团,甚至可能动摇整个明州乃至更高层面的权力格局!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所有人都意识到,调查进行到这里,已经触碰到了一个极其敏感、极其危险的红色边界!
之前的“顺利”,或许真的只是一种假象,是某种力量刻意引导的结果,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快速触及核心,然后……迎接真正的、毁灭性的反击?
郑仪的眉头紧紧锁起,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极其凝重的神色。
他没有立刻说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急促地敲击着,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
马天祥……
省里下来的……
当年在北河区……
“节省资金”、“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他脑海中激烈地碰撞、重组。
他抬头看向胡之遥和邓修:
“那个项目经理,除了交代是马天祥的指示,还说了什么?关于这个指示,有没有更具体的细节?比如,是通过谁传达的?是正式会议上的要求,还是私下暗示?所谓的‘更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指什么?有没有提到任何项目名称或者资金流向?”
胡之遥和邓修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无奈。
胡之遥深吸一口气,摇了摇头:
“没有。审讯记录在这里。”
他将一份刚打印出来的笔录复印件递给郑仪。
“对方交代到这里就卡住了,反复就说只知道是马区长的指示,具体细节他不清楚,他的级别够不到。再问,就翻来覆去那几句。”
邓修补充道,语气带着纪委干部特有的审慎:
“单凭这一个项目经理的口供,而且是事隔多年的回忆,证据力非常薄弱。马天祥完全可以否认,甚至可以说对方是为了脱罪胡乱攀咬。如果我们拿不出更扎实的证据链,仅凭此就想动一个省委管理的副厅级干部,几乎不可能,反而会打草惊蛇,甚至被反咬一口诬陷。”
道理谁都懂。
到了马天祥这个级别,没有铁证,根本动不了。
甚至,就算有证据,动起来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阻力巨大。
郑仪快速浏览着那份语焉不详的审讯笔录,眉头越皱越紧。
这太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诱饵了。
扔出一个足够重磅的名字,足以让调查组兴奋、震惊,从而将全部火力集中过去。
但给出的线索却又模糊不清,戛然而止,让你看得见,却抓不着,进退维谷。
如果调查组贸然顺着这条线深挖,势必会直接撞上马天祥以及其背后省里势力的铜墙铁壁,调查很可能陷入僵局,甚至被对方利用规则反制。
而如果调查组因此犹豫、退缩,或者转向其他方向,那么四海集团的问题就可能被快速坐实、结案,幕后真正的黑手就能如愿以偿地“断尾求生”。
进退两难。
这是一个阳谋。
逼着郑仪和调查组做选择。
是知难而退,见好就收,拿下四海集团和张四海,也算一场大胜?
还是不顾一切,硬啃马天祥这块硬骨头,冒着全面开战、甚至可能自身不保的风险?
郑仪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胡之遥和邓修凝重而略带紧张的脸。
他的眼神已经恢复了深潭般的平静,甚至比之前更加幽深,看不到丝毫波澜。
“这份口供,还有谁知道?”郑仪的声音平稳得出奇,听不出任何情绪。
胡之遥立刻回答:
“仅限于参与审讯的绝对核心人员,都是信得过的老同志,口风极严。笔录原件和录音已经封存,这份是唯一的复印件。”
邓修补充道:
“按照程序,涉及同级党委管理的干部,尤其是市委常委,我们必须极其慎重。在未有确凿证据之前,严格保密是第一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很好。”
郑仪点了点头。
“这份材料,到此为止。”
胡之遥和邓修同时一怔,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秘书长,您的意思是……”
胡之遥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疑惑和不甘。
这可是指向常务副市长的线索!哪怕再模糊,也是重大突破!难道就这么……压下去?
郑仪的目光如同两道冷电,扫过胡之遥:
“之遥书记,邓书记,我们这次行动的旗帜是什么?”
不等两人回答,他自问自答,语气沉凝如铁:
“是回应群众关切!是肃清基层腐败!是打击黑恶势力!是维护公平正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