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第609章 皇帝北巡 (1 / 2)
要看书1kanshu.net
,
会试之后数日便是殿试,殿试之后便是金榜传胪,这个过程倒是一气呵成,没有迁延。
殿试放榜时,果然不出所料,因为那场弊案风波,往年独领风骚的江西举子和紧随其后的浙江举子,这次的名次大受影响。除了个叫陈循的江西举子奋勇蝉联状元之外,榜眼、探花、传胪皆为福建举子囊括,占了前三十六名中的半数以上,可谓捡了个大便宜。
不过江西浙江毕竟是科举大省,虽然被掐了顶尖的几十名举子,但仍各有二十余人及第,只是名次比较靠后罢了。其中浙江举子中,名次最高的竟是王贤的大舅哥林荣兴,名列二甲二十七名。李寓也中了个三甲同进士,却已经喜出望外了……他对自己的水平有数,若没有那档子事儿,以自己的水平,估计很难侥幸。
无论如何,中了就好,及第之后,便是属于新科进士们的荣耀了,披红游街、赴琼林宴、国子监立题名碑……赚尽了老百姓的眼球,也走进了不知多少大姑娘小媳妇的春闺梦里。真叫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过这份热闹已经不是大明朝关注的中心了,甚至连这座国都,都已经不是中心了,因为大明至尊永乐皇帝北巡的大驾,在殿试后隔一日,便启程北上了。
永乐皇帝北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事实上,自登极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朱棣在北京的时间比在京师的时间还要长。是以虽然随行文武千余人、军民几十万,大小船只数千艘,但在行在六部的指挥下,各方面却井井有条、并不混乱。
所谓行在六部,是为皇帝北巡而设立的机构,皇帝在哪里,哪里就是行在。朱棣出巡,最短也要离京一年半载,自然不能这么长时间不理国政,更不能将权柄丢开这么久。是以永乐六年,朱棣下旨令礼部另铸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印凡十四颗,印文并加‘行在’二字;又铸内府尚膳、惜薪等司、兵仗等局印凡十六颗,印文并加‘随驾’二字。
设官才会铸印,但皇帝在京时,这些机构并不存在,只有皇帝一出巡,这内外廷三十个机构才从京城各衙门抽调官员开始运转。比如这次皇帝巡狩北京,便以户部尚书夏元吉为行在户部尚书,兼掌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其余内外衙门也各有任命,全都是精明强干之辈,帮助皇帝在离京之后,依然能掌控国事。
这些行在衙门随皇帝出巡后,京城各衙门除了决定权被上收外,其它依然照常运行,在皇太子的统领下照常处理国事。其实汉王遇刺后,皇帝命人把太子叫到北苑,又允许他去汉王那里探视,禁足令便已经解除,只是太子谨小慎微,依然不敢出门罢了。这次皇帝下旨,北巡期间由太子监国,算是正式诏告天下,太子平安无事,父子和好如初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汉王和赵王都是要随驾北巡的,不过这次汉王遇刺,朱棣就把他留在京城养伤,只带了赵王北巡。随驾的还有成国公、宁阳侯、阳武侯等一干勋贵,并夏元吉、蹇义、吕震、杨荣、金幼孜等文臣,几乎是重臣尽出。
纪纲、胡广、杨士奇等一干文武则留京辅佐太子,王贤这个北镇抚司镇抚使虽然权力不小,但还不够资格被皇帝单独安排,既然旨意里没让他随行,自然也在京城留守。
十五这天,王贤随太子送走了皇帝浩浩荡荡的北巡队伍,天快黑才返回京城。皇帝一走,这京城立时显得不那么压抑了,王贤看到太子殿下在返程时,就已经命人卷起车帘了……虽然只是个细微的小动作,却透露着太子如释重负的心情,要知道,在出城时,朱高炽的乘辇可是卷帘低垂,遮盖的严严实实的。
不过也仅此而已,太子并没有着急和臣子们交谈,毕竟父皇前脚刚走,他就是再想找人说话,也不能操之过急。待回到京城时,朱高炽吩咐众留守大臣兢兢业业、不可稍有懈怠,又温声劝勉几句,便叫众大臣散了。
散伙之后,王贤也没回衙门,而是急忙赶回家去,今天他大舅子中进士后,头回到家里做客,他这个当妹夫的怎好缺席?
一行人匆匆回到家,一身青衣小帽的门房一看是二爷回来了,赶忙打开正门,上前拉住马缰,将他的坐骑牵进轿厅。轿厅中,早有人备好了马凳,请王贤踩着下马。再看轿厅中一溜六...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