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2 / 2)
要看书1kanshu.net
好在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上了进修班的,老师们也给他们讲了个道理了。
让外队人来干活,对他们只会好,不会坏。这要是人才加入了苏家屯,单位只会越来越大,以后招聘岗位只会越来越多。这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就拿那些知青来说,没有销售部的那些知青在前面冲锋陷阵,油厂也开不了这么大,更别说给队里人补贴修房子了。所以啊,这是大好事。谁要是害怕,谁就是觉得自己烂泥扶不上墙。还没比就认输了。
所以有些不懂这事儿的社员在家里念叨,就被家里年轻人教育了一番了。
苏卫国也在广播里面直白的说了,“各位社员同志们,大家也听说了咱队里人才培养计划的事情了。我知道肯定有社员心慌,但是我得说一句,学校都在自家门口,厂也在自家门口了,这样还比不过外队的人,你们都别姓苏了,老祖宗们都丢不起这人!谁要是有意见,就来找我苏卫国。”
有些社员就在自家门口和邻居唠叨了,“谁敢有意见?外队的人来干活咋了?人家城里招工也有从农村招工呢,人家咋没说只要城里人呢?我和你们说,但凡有想法的,那就是连墙都糊不上的泥巴。没啥用了,这种人要是去了厂里,我才不同意呢。”
“我家娃子在学校都听老师说了,这是让外队的人才来给我们建设苏家屯的,人家有能力,建设的就好。以后咱才能跟着过好日子。”
“那可不,那些知青娃娃不都是从外队来的,还有那些老知识分子,叫啥教授的,人家不都从外面来的,看看给咱帮了多大的忙啊。他们教咱们种庄稼,咱地里庄稼今年长的就比去年好多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那可不,我看今年得丰收。”
说起丰收的事儿,大伙儿心情都好的不得了,乐开了花。
对于这些种了一辈子田地的人来说,厂里招工那事儿只和年轻人有关,他们最主要的希望还是在田地里,庄稼长得好,那就好。
现在队里给补贴盖房子,还给修了路,家里年轻人在厂里干活,地里庄稼长的又好,还养了猪,他们还有啥想法?
没了,再有那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苏家屯忙着搞人才培养的时候,吴教授他们一行人也在京市和其他各地来的知识分子们会面了。
这些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找来的,各个学科都有,特别是教育界的来了好多人。
吴教授他们还碰到了以前的老同学,私下里就商量起来了,感觉是不是教育要改革了,要不然怎么来了这些搞教育的同志。
来了首都之后,他们也没参与正式工作,只是被安排在招待所里面休息。等着开会。
和吴教授一起过来的孙教授就偷偷拉着邢教授吴教授商量,是不是得给苏家屯打电话,或者送个信也成。
他们在苏家屯待过的人可都知道,苏家屯还在学习的年轻人是很多的,除了知青,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在坚持学习。
这样一群人,还是希望能参与正式的教育的。
吴教授道,“光送信没用,要是能弄点学习资料才好呢,之前咱们用的课本太分散了,要是真复习,不好用。”
邢教授道,“现在咱们刚来,也不知道什么情况,等开了会,能出去转转,就去书店找资料。”
七月底,苏家屯的水泥路就正式修好了。除了水泥路,还有苏家屯的新饲料厂。
水泥路洒了水,大家高高兴兴的将这条路给重新打扫干净了。
用社员们的话来说,这水泥路简直就比自己家里的地面还要干净。
走在这样的路上,大伙儿心情都不由自主的好,真是感觉日子越来越好 。
说来也奇怪,也就一条路而已,平时往公社去走的也不多,但是它是泥土路和水泥路的时候,这心情就差距很大。
走在上面都觉得有点幸福。
因为天太热,苏青玉也没搞什么大的仪式,只放了个鞭炮,将发展路的牌子重新做了一面,扎在路头,还在上面绑了一条大红花。
厂里的货车和队里的拖拉机也帮着一条大红花,带着队里的老人,孩子,还有年轻人代表,在这路上缓缓的通过。
苏奶奶也是老年人代表之一,高兴的在吆喝,“一点也不颠,特别舒服,这路可真是好。”
她旁边的二奶奶道,“比咱家里还平,咋走都不磕着,好啊,这路可真好!咱这一辈子第一次走这么好的路。”
后面,还有人上了这水泥路跟着车子后面走,感受着这平坦的大道。
以后甭管下多大雨,都不会一脚泥了。
有社员们指着发展路的路标道,“咱这发展路可真发展了。这名字当初还真取对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八点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