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1kanshu.net

自此,对马皇后的风言风语销声匿迹。

即使朱元璋和马秀英不在南京,宫城和南京城也一片祥和。

朱标看到朱元璋的旨意的时候愣了许久。

怎么我前脚偷偷骂了朱元璋,后脚朱元璋就下旨改正错误?

他亲爹立刻道:“当然是我上的折子!”

“哦。”朱标挠挠头,隐藏住心中的异样,把胡思乱想压了下去,继续干正事。

他虽只是北平知府,所管的却不只是北平的事。

朝中有消息传来,大明要在南京和北京建立“南直隶”“北直隶”两省,朱标很可能会成为“北直隶”主管民事事务的长官,与燕王朱文正同掌燕云十六州。

在地区划分上,朱元璋本想更改元朝的说法,将“行中书省”改成“承宣布政使司”。

他与朱标商量的时候,朱标告诉他,一个拗口复杂的名字,会给公务传递和百姓生活带来很大麻烦,最好越简单越好。

其实宋以前的行政规划就很好,什么刺史、州牧,不比之后一连串拗口的记不住的官名强。

朱元璋想了想自己看宋元官职表脑壳疼的状态,深以为然。

于是,既然百姓们都习惯了“行中书省”,就直接简化为“省”。省下为“府”,府下为“州”,“州”下为“县”,最高行政长官依次为知省、知府、知州和知县,仍旧是省、府、州、县四元行政规划制度。

其他官职也依照汉唐官制,名称能简化的就简化,以免增加“行政成本”。

这“行政成本”也是朱标教朱元璋的。

如果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大商业集团,朱元璋许多两眼一抹黑的事,都能依照他给朱标多年打下手的“富商经验”得到解答。

朱元璋天天拿着算盘算着“成本”“支出”,喊着“预算”“赤字”,让朝中除了最先跟着他几位文官都颇为不习惯,还有文官上奏劝诫,说朱元璋如此有辱斯文。

朱元璋骂道:“当皇帝不就是管一个国的老百姓衣食住行?!什么是有辱斯文?!为了大明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抠叫有辱斯文,那你给俺做点斯文的事啊!来,你给俺想想怎么斯文地把北边南边的军费开支和即将治理黄河的开支拿出来!”

把朱皇帝气得都自称“俺”了,劝诫的文官只好败退。

他们找到宋濂等人,希望宋濂能带头再劝诫一次。

道德完人宋濂微笑:“此事简单。只要诸位能把今年的国库开支窟窿补上去,想必皇上也不会为那一个个铜板有辱斯文。”

他们立刻愤怒:“那么多钱,我们怎么补!”

刘基没好气道:“那你们说什么屁话?钱是大风刮下来的?觉得有辱斯文就编书去,这样就不用管军士和百姓是否会饿死,不会用衣食住行来侮辱你们的斯文。”

来人脸气得青紫,拂袖而去,对外只骂刘基和宋濂不知道劝诫君王,是佞臣。

刘基一生气,立刻禀奏朱元璋,又开了一次辩论会,辩论“为了国家百姓对钱斤斤计较算不算有辱斯文”。

刘基开辩论会开上了瘾,据他自己说,开了几次辩论会都没能骂死个人,他心里不舒服。

朱标表示,刘先生这症状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朱元璋和一帮拥有实干思想的文人用有辱斯文的方式,将大明之初这个到处都是破窟窿的国家勉强运行起来,身在北方戍边的朱标就轻松了许多。

南边运来的钱粮充足,朱标又可以在改建大元皇宫的时候搞“以工代赈”那一套,接纳许多农闲时的百姓,让他们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得一口饭吃。

朱标虽又是先斩后奏,但颁布的官府公告都是说“洪武皇帝亲自下令”,让百姓们每次领饭前,都先对南方拜一拜。

朱元璋背着手在北京城微服私访的时候,就听见自己的名声节节攀升,才登基两年不到,就成了百姓口中的“百年难得一见大明君”,哭笑不得又不由叹气。

“只是让百姓短暂的吃饱肚子,就能成为千古明君,这明君当得多容易。”朱元璋自嘲。

旁边一衣衫褴褛的老人道:“确实如此。但看似容易,却为何那么多帝王做不到?”

朱元璋听着身旁那老人的感慨,疑惑地看过去。

那老人望着巍峨的皇宫,神色十分复杂,虽接了朱元璋的话,却没有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有一双慧眼,立刻就看出眼前老人可能是有才华的人,立刻邀请老人喝茶吃饭。

老人摇摇头,面色凄苦地向官衙走去。

朱元璋十分好奇,便跟随老人一路护送。

碰巧朱标正在官衙门口跳来跳去,不知道干什么。朱元璋拦住跳跳标,疑惑道:“标儿,你在干什么?”

朱标道:“我在试这个水泥板子能承受多大的力度。要是可行,就用水泥替换金砖。”

金砖是永乐建造宫殿的时候,从苏州运来的“贡品地砖”,因有金石之声,又称一块砖一两金子的造价,所以称“金砖”。但永乐建造宫殿的时候,能选用金砖贡品,就说明金砖已经存世很多年。

元皇宫也用了金砖,只是没有特意要求金砖成为唯一的地砖贡品。

一两金子一块砖朱标觉得用不起,朱元璋也认为用不起。他们俩思想合拍,都认为水泥地板就很好,就算坏了也能立刻重新造。

朱标本想尝试用瓷砖。但众所周知,瓷砖不是用传统工艺烧瓷就能得到好用结实的砖。

现代瓷砖工艺都来自西方,他们严格保密生产工艺和瓷砖配方,国内瓷砖厂家要生产高档瓷砖,几乎全靠进口。

不过国内厂家生产不出大小一致、严丝合缝的瓷砖,就在瓷砖出厂后进行一次人工研磨,费用也比国外的高档瓷砖便宜,所以国内装修市场还是大部分用国内厂家生产的瓷砖。

朱标参观过高档瓷砖厂房,但这和他的经商范围不一致。朱标的记忆挂是“存储”挂,只有他前世背诵过的东西,今生才能“取出”。所以他的记忆殿堂并未有瓷砖烧制配方,十分遗憾。

所以朱标只能奢望用水泥代替高贵的一两金子一块的石板。如果嫌弃难看,就在水泥表面镶嵌瓷片等装饰品。

如果“偷工减料”做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皇宫,朱标真是绞尽了脑汁。

朱元璋乐呵呵出谋划策,对这种既有面子,又不耗费太多人力物力的“偷工减料”喜闻乐见。

“让别人试就好,你跳什么跳。”朱元璋说完,自己也上去跳了两下。

朱标道:“我只是觉得很有意思。”

朱元璋点头:“确实很有意思。”

朱元璋身后义子护卫三人组皆很无语。

标儿还说自己和义父一点都不像,其实有些地方还是很相似。

父子俩随便贫嘴了几句,然后朱元璋将身后一直观察他们的老人介绍给朱标。

朱标拱手:“老丈,请问来官衙有何事?若是生活有困难,可先登记,我一定尽力解决。”

老人的声音有些尖锐:“你能解决每个百姓的生活困难?”

朱标愣了一下,心中大约明白老人可能的身份。他板着脸道:“不能,但只要有手有脚肯做事,大约是饿不死的。但我并非神仙,若遇到家中不养,自己也无力的孤老残弱,我也只能眼睁睁任由他们饿死。实在是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老人没想到朱标的回答如此直白。

他环视了一圈官衙附近正在搅拌水泥的百姓。

百姓们听了朱标的话,都对老人怒目而视。好像老人欺负了自家溺爱的孩子似的。

知府是父母官,意思是知府要像父母照看子嗣一样照看百姓。

老人进入北京城的这一路听闻的风声,朱标是一个很好的父母官,沿路村庄都在村祠堂中给朱标放了供奉牌位。

他一直在想,朱标和百姓相处的时候,是何等慈祥又威严的面目。

今日见到朱标,他才记起,朱标是如此年幼。而视朱标为父母官的老百姓,在与朱标当面相处时,倒更像是溺爱朱标的父辈母辈。

老人读懂了百姓的怒气。

我们的标儿已经够努力够厉害,你这个外人在瞎唠叨什么?是不是想挨揍?!

这话真是和他曾经旧友袒护孙儿时一模一样。那时他继续嘲笑,被旧友用扫帚赶出了门。

而他和旧友吵闹的府邸,已经变成了一座书院,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居然是女子的声音。

旧友的府邸离后宫就只隔着一面墙和一条街。据说以后大明的后妃会从这里开道门,直接出入女学,教导贵族女子读书。

真是荒诞。

老人突然意兴阑珊,没有了任何和眼前小儿郎争辩的心思。

他对朱标作揖:“老朽……老朽大元中书省参议王亮。”

他身后一像是子辈、又像是护卫的青年男子,一路走来沉默无声的男子也抱拳:“草民大元枢密知院张玉。”

朱元璋眼皮子一跳,立刻把朱标挡在身后。

他三位义子本就站在他身前,闻言手握在了刀柄上。

朱标也吓了一跳:“啊……这……两位快请起,我们进去说……别激动别激动,他们俩肯定是回来投靠咱们大明的好人!”

百姓们举起铁锹木棒,激动道:“知府大人,别被他们骗了,元鞑子没有好人!”

其中一个高高壮壮,一看面目就是蒙古人的汉子嚎得最大声:“元鞑子没好人!他们从来不让俺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