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1kanshu.net

李斯文提笔写下‘经义、诗赋、策论’六个字,笔尖顿了顿,特意在‘策论’二字上描得更粗了些。

“经义自然是考《五经正义》。

先生乃当世大儒,《五经正义》更是先生牵头编撰,如此考校学子,既合往朝规矩,也方便查验每个人的学问底子。

孔颖达听到这话,实在忍不住心中喜意,咧嘴笑了笑。

《五经正义》是他耗费多年的呕心沥血之作。

若科举能以此为题,不止是个人名声,孔家也能近水楼台得到相当好处。

摸着花白的胡须,下意识想要谦虚婉拒,但最终也只是厚着老脸,点了点头:

“嗯...经义考《五经正义》倒也合适,至于诗赋方面...隋制考五言排律,小公爷是否打算沿用?”

自己知道自家事。

虽说抄了几篇诗赋,被人捧成了文坛新秀,人送外号小诗仙。

但对于这种过于高雅的行为,李斯文打心里的敬谢不敏。

“至于诗赋...自古文章憎命达,简单考证才学,大体承袭隋制便可,重中之重,当于策论。

隋制策论主考‘古今治乱’。

但小子细细想来,历朝民乱的缘由如百花齐放,周的臣强君弱,秦的苛政猛如虎,西汉的外戚,东汉的门阀...

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疏漏症结,笼统来考实在空泛。

反倒不如直至病根,考校‘民间疾苦’,让学子们说说该如何解决流民、赋税这些实际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考民间疾苦?”

孔颖达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小公爷,这怕是不妥呀。

当今武勋大多出身贫弱,二代子弟更有父辈的言传身教,与底层百姓尚未脱离,时而目睹人间疾苦。

可门阀世家出身的小少爷们,从小被圈养在高墙大院,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又从何处知晓百姓的水深火热。

分数权重最大的策论,却如此张扬的针对世家子,怕是会让这些人心生不满。”

“某就是要故意为难他们!”

李斯文冷笑一声,态度坚定,根本不容孔颖达劝诫。

“陛下推行科举,不是要选只会掉书袋的酸秀才,更不是自视清高的权贵!

要大力提拔、大批选任的,只有那些肯为百姓办实事的清流、寒门。

若是学子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就算考中了,当了官,也会是个鱼肉百姓的狗官,害群之马。

与其放任自流,将来为祸一方,反倒不如从一开始便堵死前路,断了他们的念想!”

李承乾在一旁点头附和:“某觉得...斯文说得对!

弟子去年去城外赈灾,见流民吃草根、啃树皮,心里便觉得难受,打定主意要为他们做些善举。

若是朝廷官吏不知百姓疾苦,又怎能办好政事?”

孔颖达沉默片刻,觉得俩人说得在理。

哪怕...自己就曾是两人嘴中,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的权贵。

“也罢,是老夫太过拘泥于旧制了。

考民间疾苦好啊,好让那些世家子弟也知道,当官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朝廷昌盛,为了让百姓喜居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