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1kanshu.net

另外,试院的门要设两道,一道搜检,一道验证身份,防止有人冒名顶替。”

一边说着,孔颖达心中突然升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他曾见过隋末乱世,也亲眼目睹了大唐开国。

虚度光阴七十载,总算在今天看到,天下无数寒门子弟的前路。

眼瞅着孙思邈每天乐呵,为医道兴隆奔走,说不眼红是假的。

可若科举顺利推行,那手握典籍注解大权的孔家,也必将兴隆不衰!

念及至此,孔颖达也不打算再私藏,在心里反复斟酌多年的规定,在此刻脱口而出:

“小公爷,老夫再补充一条——待科举落幕,所有考生的答卷皆要存档密封,至少三年。

期间但凡碰到有人举报舞弊,有司便可以借此调卷复查,凡有情况,严惩不贷。

如此,才能保证科场的权威。”

李承乾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欣喜。

他拿起案上的《三字经》,这是李斯文送他的,纸页上印着 “人之初,性本善”,他轻声念道:

“斯文,孔师,等将来科举推行,《三字经》可否作为教材,让大唐所有孩童识字?”

李斯文点头:“高明放心,某早有此意。

等这段时间忙完,某就让书坊多印些《三字经》、《千字文》,送到各地学堂,让百姓免费领取。”

孔颖达放下笔,看着修改后的最终版手稿,眼里满是认可:

“小公爷这制科新章,既承隋制,又补其弊,兼顾公平与实用,老夫并无异议。

只是...老夫有个不情之请——等制科开考那天,老夫想去试院看看。

一是为了监督,二来...也想看看寒门子弟的风采。”

李斯文大喜:“有先生坐镇,臣就更放心了!”

不知不觉,日头已到深夜。

侍卫进来禀报:“先生,小公爷,该给殿下送药了。”

孔颖达收起手稿,递给李斯文:“小公爷可把这份手稿交由礼部,让他们按此修订。

等老夫风寒见愈,再去召集礼部官员进一步研讨。

在此之前,小公爷可以提前知会房相一声,好让六部配合试院选址。”

李斯文接过手稿,看着其上密密麻麻的字眼,几次修订的条例,心里只觉得踏实。

对着孔颖达躬身行礼:“多谢孔大家指正!此制能成,先生功不可没。”

“诶,功在小公爷的巧思,更在陛下的励精图治,老夫只是尽了些许绵薄之力,当不起如此厚誉。”

嘴上虽说如此,但见孔颖达一副笑呵呵的模样,心里如何想的已经不言而喻。

寒暄几句,孔颖达总算是想起,旁听许久的李承乾:

“殿下且在此安心养病,等制科开考,老夫带三甲前来见你。”

李承乾扭头看向李斯文,得到应许,这才笑着点头:“好,那弟子便恭候老师大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