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书1kanshu.net

这一批的科举选拔的人缺乏实务能力,寻章摘句无所不通,农户税务却百无一能。于是朱元璋对科举十分失望,转而去采用察举制。察举制好是好,但是他有一种‘恩主—门生’的依附关系,我举荐了你,你就是我这边儿的人了,你和我共进退,有事儿我罩着你,但我有事儿找你办,你得给我办!

胡惟庸办这事儿就办的挺狠,朝野上下,遍植朋党。甚至截留奏章,干预朝政。老朱能容的下他才怪呢,所以察举制的弊端让老朱又想起了科举的好!

在十五年又进行了科举,录取进士近五百人!

今年老朱还会进行一次科举,从此将科举规范起来。确立‘三年大比制度’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解决了明初科举时间混乱的问题。而且要规定考试内容等,朱元璋就想将这个东西加入到科举成式里面。

“爹,这事儿急不得!”朱标手里拿着句读书籍,对着老朱劝道!

“怎么,标儿,你怕那些文臣、世家反对?没事儿,咱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同意!”朱元璋自信的说道!

但朱标却摇了摇头,对着朱元璋说道:“爹,儿不是怕,这东西可以发布,但是不能跟科举成式一起发布!”

“哦?为何!”朱元璋问道。

“爹,你想啊,你将其跟科举成式一起发布,这东西考生就会用对吧!”朱标问。

朱元璋点了点头。

“可是现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世家、儒家会反对句读,我们短时间无法形成一个句读标准,又怎么给考生评分呢!爹,这东西是可以降低读书的门槛,但是现在我们没有统一句读的经典,也没有解决颁发此物带来的矛盾,和科举成式一起发放,将对此次科举产生不良影响!”

“嗯!”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标儿你说的对!确实如此,你觉得这东西要怎么推行?”

“不如我们先规定应天城中的官员,在上奏公文、奏折当中使用句读,意图加快行政效率!慢慢的再将其影响到地方、民间!科举那边暂时不做要求!”朱标说道,他的意思是循序渐进,逐渐挑战士大夫们的底线,先以加快行政效率,减少歧义为理由,先将其官方句读的调调确定下来再说。

“嗯!”朱元璋点头,算是认同了朱标的想法。他马上让人将此物抄录几百份,待到明天早朝的时候,他要公布!并将这本书命名为《洪武句读》!

但是父子两个人都低估了儒家、文臣、世家反对的决心。因为,这是同千年的文化定式作斗争,这不同于以往是有利益既得者反对,所有习惯于,认同于,思想保守的读书人,或多或少都会反对。这是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惯性阻力,上千年的书写习惯,在没有思想变革的情况下,阻力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天再朝堂之上,朱元璋让人将抄录好的《洪武句读》发给满朝文武,满朝文武在翻看了几页之后,武将勋贵到是没什么反应,感觉这东西跟擦屁股纸差不多,但是文臣看到之后,基本上都是大吃一惊。

特别是他们在看到这本书后面,有用标点符号的一篇文章的时候,都有一种中华文字之美被破坏了的感觉!

一时间文臣之中都在小声嘟囔,议论纷纷!